我们的任何作品均源自一种信念,既相信好的设计是文明的核心体现,是自然和人类灵魂的完美结合。基于这样的信念,我们将如下三个原则贯彻到每一个项目,以保证我们的作品具有美丽、创新性并保持长久的空间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一、走向质朴建筑
我们的设计是简洁和质朴的,这不仅仅是出于美学上的要求,更涉及伦理甚至对真理的一种执念。从我们最早的作品“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切割”、“400米长的极简主义纪念墙”到“唐山市图书馆”的一方“印章”,直至建成不久的亳州市体育馆巨大的倒梯形金属镂空体量,均将简洁与质朴的原则贯彻到极致。在“姜庄”改造中,我们甚至没有“发明”任何形式,而是借鉴和引用了传统民居的形式,让历史和生活本身焕发光彩。简洁具有一种深刻的力量,而质朴则给与我们设计的建筑以诚实的品质,这些都会导致真正的“美”。
二、有意味的形式
基于对东方自然观的理解和对现当代艺术的谙熟,我们将抽象化自然引入建筑之中,并赋予其人文的解读和表达。如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中的“水、林、砂、石”景观、如唐山市图书馆的“墨池”景观隐喻中国传统文人在书房门前的水塘中洗掉毛笔上的墨汁,而巨大的“书山”阶梯则直观表达对知识山峰的攀登。亳州体育馆则源于对汉代建筑与器物造型的抽象,以及对武士盔甲纹路的提炼。文化在我们的设计中不是表面的“装饰”,而是内核,通过对抽象自然的人文表达,使得我们设计的建筑具有了“有意味的形式”。
三、为“普通人”的建筑
“为普通人的建筑”是我们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对现代主义大师所秉持的社会理想的高度认同与继承。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是对24万地震罹难者的纪念,更给生者以希望,并促成人们对自然灾难的深刻反思。唐山市图书馆是“城市的大书房”,激发了普通市民读书的兴趣并将已经疏离的社会重新凝聚成亲密社区。亳州市体育馆通过通透的“边界”营造了全天候开放的“城市客厅”,将空间的权利还给给人民。“姜庄”改造挖掘了传统民居的价值,并给当地的贫穷农民带来了足以致富的收入,弥合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鸿沟,并给乡村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我们将以上三个原则作为我们存在的基石,并将继续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贯彻到底,以实现我们的建筑梦想和建筑师职业的社会价值。